最近和业内人士讨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银行资金存管,投资人最为迫切了解的问题,也是银行资金存管,仿佛没有银行资金存管,天就要塌了一样。
当然,不可否认银行资金存管对于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的作用,但大家都这么急切,原因可远远不止这一个。
其一,这是中国P2P多年来监管欠缺的“后遗症”。为什么这么说?一个发展了多年但仍缺乏官方认可的行业,其对“官方声音”的饥渴程度是要远远高于别的行业的,平台如此,投资人亦是如此,因为大家都想从“官方声音”那里寻找一种自我认可;其二,对于投资人来说,这是一种确切的可以拿来和平台“交涉”的话题:你没有银行资金存管?那好了,你就一定不是安全可靠的平台。当然,这是一种比较武断和不负责任的判断;其三,对于平台来说,上面政策犹如“泰山压顶”,身边投资人“紧咬不放”,就算有千言万语,也只能化作一句话:上,马上上!
这就是在谈论“银行资金存管”这个话题时,行业相关人士的一个基本的态度。
但很多不知情的投资人并不了解其中的“套路”,因此,笔者在这里分享下自己的亲身经历,以便投资人朋友们了解一二。
其实很多平台并非不积极对接银行资金存管,因为无论如何,这是大势所趋,是行业基本规范,将来也势必成为准入门槛,这道理谁都明白。可现实中至少存在两个问题,第一是体验的问题,第二是成本的问题。
首先谈体验,由平台与银行进行“一对一”的对接,这是大家都期望的合作模式(原因在下面一点再讲),但“体验不好”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力解决。笔者此前也谈及过多次,银行在对待与P2P合作这个问题上,一直没有做好准备,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技术上。现在政策明朗了,银行也措手不及了,所以体验并非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。但作为平台方,必须考虑用户体验变差而引发的用户流失等一系列负面问题,所以在对接银行资金存管上多方接触、不断筛选,导致节奏变慢,这是情有可原的。
那么,就该说说成本了。
原本,很多平台方考虑的只是一些常规或者可预见的成本,比如充值费、提现费、存管服务费等,这些无可厚非,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。
上文中,我们提及了体验问题。既然银行没有充足的准备,那怎么解决呢?这时候,很多所谓的“技术公司”就冒出来了。很多平台的朋友反映,这些“技术公司”可谓是“神通广大”:不仅给银行做系统开发,还顺带帮银行做前期的“审核”。更奇葩的是,银行也很配合,不少银行甚至把前期的收费、签约的工作都给了技术公司,自己最后才“压轴出场”。还有更离谱的,不仅银行要收服务性的费用,技术公司也要收所谓的“技术维护费”,请问这是谁的权力?收费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?
监管层面要求P2P进行银行资金存管,这本是一件有利于行业有利于投资人的好事,结果在政策强压之下,却异化成P2P平台的“软肋”,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“挟持”进而当作趁机发财的工具。在他们的“搅和”下,平台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的成本大幅攀升,对接流程异常复杂,工作效率大大降低,这其实都变相地大幅提高了平台的综合成本。
行业之“乱”,可见一斑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:在P2P这样一个如此敏感的行业,如果仅仅只有大的政策框架,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,乱入者绝不会仅限于此。
那这些能给平台和投资人怎样的启发呢?
对于平台来说,对银行资金存管固然要抱以积极的态度,但不可没有章法。8月底《暂行办法》出台之后,平台有充裕的时间达到这一政策要求。正所谓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多方接触,优中选优,选择适合平台现实情况,在成本和体验上可以达到平衡的银行。
对于投资人来说,要认清一个基本的现实:如果还想继续待在P2P行业里,合规是不可能绕开的话题,平台迟早要接入银行资金存管。但正如笔者在前文所提及的,这件事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障碍,过程比较长,操作比较繁琐,所以投资人还是应该给予耐心。
当然,在等待的过程中,并不意味着就不投资了。除银行资金存管之外,很多平台也接入了第三方的资金存(托)管,尽管在信用上,第三方机构无法媲美银行,但这至少是一层关键的保障。当然,没有任何资金存(托)管措施的平台,一定要避而远之。
扫码关注融贝网微信获得福利 享受服务
扫码下载融贝网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