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奶奶的腿不好,行动不是很方便,身边需要人照顾,但儿子、女儿工作忙,不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。这家养老院有专门的护士站,可以配药、输液,还有专门的保健医生,想做理疗也方便。
最让她满意的是社区养老院离家近,从窗口就能望到自己家,完全不会有陌生感。而且儿子女儿下班后就能常来看她,周末的时候还可以回家住两天。
这忽然让小编觉得,退休以后住养老院,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。
|
小编打听了下,看上去环境感人的社区养老院,收费也很感人——
每个月的床位费、伙食费加起来接近4000元,如果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,或者是需要做理疗,费用会更高。
这费用让小编着实吃了一惊,万一未来每月退休金不到5000元,不是住不起这样温馨的老人公寓了?难道要走上卖房养老的不归路?等一下……我有房吗?
言归正传,现在到底有没有更便宜点的养老去处呢?小编特意上网搜寻了一下。
居家养老
对于能自理的老人来讲,最简单的就是一宅到老——居家养老,这样经济压力最小。但一旦生活不能自理,居家的压力也是不小的,如果没有子女照顾,保姆的费用一般在3000-5000元/月,另外还需要伙食费和医疗费用,可谓“高风险伴随高收益”的一种养老方式啊!
公立养老院
就目前看,公立养老院的价格在1500元-3000元/月。不过公立养老院经常一床难求,排队排上几年才轮到床位也不好说,以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,公立养老院床位紧张的现象几乎不可能得到缓解。所以,现在有的地区对可以入住公立养老院的老人限制了条件,比如只接收特困、五保老人或者是优抚对象中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。
私立养老院
目前,私立养老院资质良莠不齐。条件差的私立养老院,床位拥挤、伙食差、没有医疗服务,连房子都有安全隐患。而条件好一点私立养老院收费都很高,像挖财君小区那家4000/月的养老院不算贵的,5000、6000元甚至上万元一个月的私立养老院都很常见。
养老公寓
养老公寓比起养老院就更费钱了,完全属于“高端化”产品。因为利润率高,国内最大的几家房产公司和个别保险公司都开始涉足养老地产,而预定这些养老地产开发的公寓,一般需要先交纳一大笔押金。比如,北京郊区的某养老公寓,预约需要缴纳85万到245万元不等的押金,虽然押金的费用可以抵扣入住后的床费,但每月需要实际花的费用也不会低于1万元。
其实这些价格还不是最让挖财君难过的,难过的是我们的养老金——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,2015年全国797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基本养老金,调整后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200元。
所以,剩下的缺口应该怎么办?
首先,还是得有一份社会养老金。虽然社保不能让我们的老年生活实现“小康”水平,但是至少能基本实现50%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。如果年轻的时候为了省钱,把交养老金的钱都省了,那等老年的时候,估计连温饱都困难。
其次,有房的人可以考虑以房养老。比如把自己的房屋出租,拿着租金和养老金去住社区养老院,没事还可以回小区到老邻居家串串门。也可以考虑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者保险公司,每月领到抵押的房款来养老,虽然这种方式现在才刚刚试点,接受度也比较低,但也是一个思路,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。
最后,就算不去养老院,在家养老,也得提早做好养老规划,多存点养老钱。至于要存多少钱,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一下:
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
= 现在每月消费 x (1 + 每年物价上涨率)N(注:N = 退休年龄 现在年龄)
比如,你现在的年龄是30岁,60岁退休,至少退休后再生活20年吧?而你预期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保持在现在的5000元水平,那按照每年物价上涨率为5%计算,你退休后的每月基本消费大概是2.16万元,退休后再生活20年所需养老金总额大概是518万元。
如果预计社保的养老金替代率在50%以上,那你就得通过投资理财在退休之前,存到259万。
要完成这个“小目标”首先你得每月强制存下3000元,保持年利率5%的收益,坚持存30年,大概能或得250万左右的存款。如果稍微激进一点,采用每月定投基金3000元的方法也可以。
像小编这样风华正茂的80后,风险承受能力较大,距离退休的年龄比较久,则可以组建比较积极的理财组合去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率。比如:75%的积极型投资(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+混合型基金)+20%的稳健型投资(债券、储蓄存款、货币基金)+5%的保障型投资(保险)。
如果能获得平均8%的年收益率,则每月只需要存下1700元就能完成“小目标”了。
不算不知道,这样看来,小编年纪轻轻就要开始规划养老了呀!不过也好,与其每天担忧养老问题,还不如早点开始规划呢。
扫码关注融贝网微信获得福利 享受服务
扫码下载融贝网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