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理财平台频遭银行“打脸”。继去年底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对一些代客理财机构冒名宣传、销售行为提出风险警示后。昨日,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再发布关于防范非法集资的声明,称银行并没有与第三方理财机构合作,银行理财产品仅通过银行自身渠道销售,没有委托任何单位代销,银行也没有授权这些单位使用银行标识进行产品宣传或推介等。
该声明指出,近期,上海一些金融信息服务、财富管理、投资理财等单位通过网络渠道或对外开设门店等方式,发行名目繁多的“理财产品”、“理财计划”,虚假宣传与银行存在各种合作关系,以高收益误导社会公众。
据了解,这早已不是类似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首次遭到 “打脸”。这类平台此前曾被交通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北京银行、广发银行等撇清关系,提示投资者警惕风险。一些预期收益率较高的城商行,受制于网点数量限制、地域等原因,投资者无法去网点开户购买,给了这些互联网理财平台发展空间,但这些平台的经营模式也一直饱受质疑。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,相关平台自称并非代销,而是通过接受用户委托,代购银行理财产品。
而在分析人士看来,通过代购、委托购买理财产品的模式也存在两方面的违规之处。首先,直接在此类平台上购买理财产品时,虽然平台会要求投资者做风险评估,但这与监管“首次购买在网点评估”的要求明显不符。另外,投资者委托平台购买理财产品,合同签署双方是投资者和平台,而不是投资者与银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去年底,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就发出过类似的风险提示。该风险提示指出,一些互联网机构集合大量的银行理财信息向社会推荐,有的机构还在网站引导客户预存资金进行投资,并声称对接银行理财产品。此类冒名宣传、销售行为存在理财产品信息与银行有关产品不一致、资金真实投向不明确、产品分拆错配等问题,投资者要引起警惕。
扫码关注融贝网微信获得福利 享受服务
扫码下载融贝网APP